青藏高原藏南地区湖泊温室气体通量及微生物驱动机制
编号:206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3 09:45:56 浏览:16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5: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18B] 18B、冰冻圈科学 [18B-1] 18B-1 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内陆水域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潜在热点。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敏感,由于缺少野外实测数据和合适的评估模型,目前对青藏高原湖泊温室气体释放量的估算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在日喀则地区16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中原位测定甲烷扩散通量(FCH4)和二氧化碳扩散通量(FCO2)以及溶解性甲烷浓度(dCH4)和溶解性二氧化碳浓度(dCO2)。结果表明,淡水湖水-气界面FCH4(45.14±58.86 nmol·m-2·s-1)比微咸湖(2.92±3.85 nmol·m-2·s-1)高15倍。在这些湖泊中,FCH4从岸带到敞水区有明显下降。淡水湖的FCO2(-0.18±0.39 μmol·m-2·s-1)明显低于咸水湖(0.38±0.22 μmol·m-2·s-1)。因此,淡水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汇,而咸水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的源。观测期间16个湖泊的二氧化碳当量(将二氧化碳和甲烷分别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扩散通量为(FCO2eq,0.66±0.97 μmol·m-2·s-1),显示湖泊是大气的温室气体源。我们发现随着湖泊盐度升高,水-空气界面FCO2的增加可由FCH4减少所抵消,由此预测藏东南地区未来气候 “暖干”情景下,随着湖泊盐度的增加会减少湖泊温室气体释放量。此外,我们发现沉积物中的氢营养型产甲烷和水柱中的一碳化合物氧化功能基因丰度与湖泊dCH4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多地关注青藏高原不同盐度湖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CH4,CO2,LAKE
报告人
荀凡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荀凡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邢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