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体碰撞诱发的俯冲起始:模式选择与对西太平洋俯冲系统的影响
编号:194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57:19 浏览:15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6: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9A] 9A、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9A-2] 9A-2 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暂无文件

摘要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大洋岩石圈俯冲的消亡往往伴随着大陆地体的碰撞增生。随后,在持续的汇聚背景下,新的俯冲带可能会在邻近的大洋岩石圈中产生,即地体碰撞诱发的俯冲起始。基于西太平洋的观测和重构实例,地体碰撞诱发的俯冲起始可为三类:俯冲极性反转模式、俯冲跃迁模式以及远端俯冲模式。然而,当地体碰撞之后,板块究竟会选择从哪里、以何种模式开始新的俯冲?该过程的动力学控制机制尚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我们构建了系统的多地体俯冲-碰撞数值模型,测试汇聚地体的流变强度与不同的汇聚速率对于俯冲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汇聚地体的流变强度是俯冲起始模式选择的关键要素,即俯冲起始总是倾向于以强度较弱地体为上盘而在被动陆缘处发生。同时,更高的汇聚速率能够促进碰撞诱发俯冲起始的产生。进而,对模型的力平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为强度较弱的地体能够促进俯冲起始的产生提供了力学解释。模型结果和受力分析与西太平洋地区发生的俯冲起始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结果显示俯冲极性反转是地体碰撞后最易于发生的俯冲模式,其原因可能为第一阶段的俯冲带由于水/熔体活动,往往会产生较弱的岛弧火山,这部分较弱的地体往往会诱导新的俯冲带向其下方俯冲,即俯冲极性反转。本研究为碰撞诱发的俯冲起始,特别是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系统的约束。
关键词
地体碰撞,俯冲起始,西太平洋
报告人
崔峰源
学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

稿件作者
崔峰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李忠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