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黔北新民铝土矿中锂的富集机制——来自锂同位素的制约
编号:192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22:28:50 浏览:203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6C] 16C 矿产与资源 [16B-1] 16B-1 矿产与资源>稀有稀土;稀散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中国大多数铝土矿为沉积型,通常富含锂(Li)。然而,目前为止,人们对沉积型铝土矿中Li的来源、赋存矿物和富集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以黔北典型的沉积型铝土矿床——新民铝土矿为例,利用Li同位素示踪Li的来源及其富集机制。新民铝土矿位于黔北道真大塘向斜东翼,含铝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1d),Li平均含量756×10−6,Li同位素组成(δ7Li)平均为0.83‰;下伏基岩为早志留纪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S1hj),目前普遍被认为是铝土矿床的直接母岩,Li平均含量25×10−6,Li同位素组成(δ7Li)平均为-0.47‰。
Li有7Li和6Li两种同位素,风化作用下,7Li进入流体, 6Li则保留于次生矿物中,因此风化产物往往相对母岩具有更轻的锂同位素组成。铝土矿的形成与风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含铝岩系的大竹园组(P1d)的δ7Li应比母岩轻。然而,事实上大竹园组(P1d)的δ7Li比母岩的δ7Li重,表明大竹园组(P1d)中的Li除了保留在风化次生矿物中的外,还有以重δ7Li为特征的外源Li的混入。考虑到沉积环境和Li同位素,本研究提出以重δ7Li为特征的地表径流携带的Li是新民铝土矿中Li的重要来源。粘土矿物与Li含量和δ7Li的相关性表明,伊利石和高岭石可能是新民铝土矿中Li的主要赋存矿物。此外,Li与Na2O和MgO的正相关性表明蒙脱石是另一种可能的Li赋存矿物。结合沉积型铝土矿的形成过程,本研究提出Li富集发生在原生铝土物质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地表径流携带的Li汇聚到滨岸局限盆地,在小规模海侵后,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盆地内形成了滞留水体。如果这时气候炎热,滞留水体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下蒸发,地表径流携带的Li在盆地中积累,最终被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粘土矿物吸附。这种机制可以显著增加沉积型铝土矿中的Li含量和δ7Li。由此可见,新民铝土矿中Li的富集过程中主要受原始铝土物质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水文和气候条件的控制。
 
关键词
新民铝土矿,锂,富集机制,锂同位素
报告人
唐波
贵州大学

稿件作者
唐波 贵州大学
付勇 贵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