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裂谷和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驱动机制
编号:161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4:43:26 浏览:15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5A] 15A、水文地球科学 [15A-1] 15A-1 水文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摄入高氟地下水对全世界的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属于元素过剩区,其地下水的含氟量很高。然而,这些国家的氟化物富集的驱动机制是否以及如何变化还远未被理解。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元素过剩区的两个氟化物热点地区收集了地下水样本,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方法,探索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运城盆地的地下水氟化物污染(0.5 mg/L -14.1 mg/L,中值:3.8 mg/L)比肯尼亚裂谷(0.01 mg/L -23.5 mg/L,中值:0.9 mg/L)更为严重。尽管这两个地区的地下水特征相似(中性至微碱性,富含Na和Ca),岩石风化、蒸发和阳离子交换控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但氟化物富集的驱动机制有多种:(1)阳离子交换、蒸发、F-和Ca2+溶解平衡、竞争性吸附和人为活动是驱动因素,其中阳离子交换在肯尼亚更为明显,其他因素在运城也很重要;(2)盐效应促进了运城的氟化物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驱动机制多种多样,在评估地下水中的氟发生率时,应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在元素过剩区。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机制;元素过剩区;肯尼亚裂谷;运城盆地
报告人
舒若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