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5年黄河源区降雪比变化及其径流效应
编号:153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1:55:02 浏览:1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6: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5A] 15A、水文地球科学 [15A-3] 15A-3 水文地球科学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形态极有可能由降雪向降水转换,该变化是否对流域平均径流产生影响依然存在争议。围绕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黄河源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套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CMFD、ERA5-Land、MSWX),采用湿球温度参数化模型对黄河源区降水形态进行区分,对降雪比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径流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间,黄河源区降雪比呈显著下降趋势(p < 0.05),下降速率分别为0.002/year2 (CMFD)、0.002/year2 (ERA5-Land)和0.003/year2 (MSWX)。降雪比呈显著下降趋势(p < 0.05)的地区占比分别为67.6% (CMFD)、98.1% (ERA5-Land)和96.9% (MSWX)。(2)降雪比下降速率最大的地区为玛多、甘德、兴海等地。(3)三套产品中CMFD能够较好的呈现降雪比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MSWX次之,而ERA5-Land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坦化现象。(4)基于傅抱璞模型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比下降10%,出口径流分别减少5.4% (CMFD)、1.7% (ERA5-Land)、1.8% (MSWX)。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气候变暖对高寒山区水文过程影响的科学认识,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关键词
降水形态;参数化模型;弹性分析;高寒山区;气候变化
报告人
宋怡铭
西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宋怡铭 西北师范大学
徐世琴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张明军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余钟波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董宁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