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1年澜湄流域热带地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干旱脆弱性差异研究
编号:143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17:51:23 浏览:21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4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15C] 15C、水文地球科学 [15C-2] 15C-2 水文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暖背景下,澜湄流域干旱事件频发,对流域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产生了影响。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于流域干旱特征的时空分布和驱动机制上,而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地覆被类型的干旱脆弱性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集、GOSIF叶绿素荧光数据集以及MODIS的MCD12Q1土地覆被数据,构建农业干旱指数SSMI、植被干旱指数SIF-DSI以及水文干旱指数SRI,运用游程理论提取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上的相关干旱特征(干旱个数、干旱历时、干旱强度),在探讨干旱阈值对干旱特征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2001-2021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上各干旱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不同的干旱阈值所提取的干旱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2)在干旱特征的空间尺度上,网格内不同土地覆被纯度的干旱特征无显著性差异;(3)三种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上,农田区域经历的干旱事件次数最少,平均为8.40、5.13以及6.67次;森林最多,平均为9.05、6.14以及9.51次。与森林相比,农田区域的农业、植被以及水文干旱事件次数分别少0.65、1.01以及2.84次。在干旱历时方面,农田区域的干旱历时最短,平均为32.44、21.64以及41.32个月;灌丛区域干旱历时最长,平均为34.67、29.96以及46.70个月;农田区域的农业、植被以及水文干旱历时较灌丛区域分别减少2.24、8.32以及5.39个月。在干旱强度方面,三种土地覆被类型上的农业干旱强度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植被干旱强度以及水文干旱强度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土地覆被与干旱之间关系的认识,为研究区水土资源配置提供合理科学建议。
关键词
土地覆被类型,干旱,脆弱性
报告人
冯甘霖
福建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冯甘霖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陈耀亮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