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曝气处理的垃圾填埋场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的复电阻率法识别
编号:139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0 10:46:01 浏览:15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7:0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5A] 15A、水文地球科学 [15A-1] 15A-1 水文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城市垃圾填埋场多含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组分,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会促进相关微生物活性,加速垃圾体的生物质降解过程,并产生垃圾填埋气体和渗滤液等代谢产物,从而促进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的发展。垃圾填埋场的氧化还原条件(有氧、无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代谢产物类型,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垃圾堆体的几何形状、废物组成和反应热点区域进行高分辨率调查,对于对填埋场修复效果评价和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常规的调查方法取样的数量和分布限制了调查的分辨率,同时其成本高,且效率低。本研究利用复电阻率法对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高敏感度的特性,对天津某垃圾填埋场的原位曝气(好氧)和厌氧修复区分别进行了复电阻率法探测。针对两填埋区浅部HDPE膜水平阻隔层对复电阻率探测信号的影响,首先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破损程度的HDPE膜覆盖下的复电阻率反演结果误差。分析得出,HDPE膜对复电阻率探测信号传导产生严重干扰,但当膜破损比在5.5%以下时,复电阻率反演结果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有效的探测区域进行筛选。通过有效复电阻率反演结果分析得出,高电导率主要与渗滤液产生和迁移区域相关,并以此来优化垃圾体几何形状的表征。结合以虚部电导率(σ′′)或复电导率的相位(ϕ)为代表的极化参数,可有效的对垃圾填埋类别分区并识别生物地球化学活性带。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多集中在原位曝气修复区,表现为中等到较高的极化响应和较高的电导率值,这与次生矿物的沉淀和有机酸的积累有关,伴随着较高的好氧微生物活性,并与地下高温区相关联。在厌氧修复区,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主要表现为中等极化响应,伴随着较高的厌氧微生物活性。而非活跃区主要表现为的低极化特性,与建筑垃圾填埋区相关。通过研究表明,复电阻率法是一种高效的垃圾填埋场调查方法,它可以改善垃圾堆体几何形状的表征以及垃圾成分分区,并有效地识别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
关键词
原位曝气,垃圾填埋场,生物地球化学活跃区,复电阻率法,垃圾分区
报告人
马新民
山东大学

稿件作者
马新民 山东大学
毛德强 山东大学
夏腾 山东大学
孟健 山东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