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过去一千年冰川变化模拟与气候驱动机制研究
编号:129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49:31 浏览:202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7:5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B-3] 1B-3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青藏高原的山地冰川也普遍处于退缩减薄状态。青藏高原的古冰川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一千年的变化,对于全球变化研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和冰川变化的预测和模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的小冰期更是这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气候事件。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南部不同地区不同冰川的定量演变过程、规律及气候驱动因素,本文使用多种全球环流模型(GCMs)驱动冰川动力模型OGGM(Open Global Glacier Model)模拟过去一千年青藏高原南部不同区域33条冰川长度、面积与体积的连续变化,并与各自的冰川遗迹定年结果、遥感重建的小冰期范围以及PalaeoIce恢复的小冰期冰川规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部的冰川从1200年开始推进,1900年以后冰川开始退缩,冰川规模在1000~2000年存在四次冰川规模的峰值,代表了这些冰川在此期间经历了四次较大的气候波动,理论上存在着四个小冰期亚期。结合气候变化和各个区域的冰川变化特征,发现青藏高原南部过去一千年的冰川波动主要受到温度控制,温度变化4个冷区间分别对应了四个小冰期亚期,在降水变化中看不到此规律。而不同区域降水的较大差异会更多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冰川消融速率,夏季的温度与降水应被视为青藏高原南部过去和未来冰川变化的最可能驱动因素。冰川稳定性与冰川规模具有一定的关系,冰川规模较大的冰川越稳定。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冰川变化发现东部地区的冰川损失更加明显。OGGM能较好的模拟过去一定时间内冰川的连续变化,但在模拟小冰期冰川规模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面积和体积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关键词
青藏高原,冰川模拟,小冰期,气候变化
报告人
陈鑫
河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陈鑫 河北师范大学
杨玮琳 北京大学
李英奎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