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候抑制了天山晚新生代的剥蚀
编号:126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7 22:09:22 浏览:177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8:0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3] 1C-3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构造和气候共同塑造了活跃造山带的地形。量化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侵蚀速率是理解这两个因素在驱动活动造山带地形演变中各自作用的关键。在低温热年代学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天山剥蚀速率的时间模式及其控制机制。对采于北天山乌鲁木齐河河源高差~700 m的高程剖面的8个样品进行了磷灰石(U-Th-Sm)/He热年代学分析和QTQt热史模拟。结果显示,尽管乌鲁木齐河河源在晚第四纪遭受了强烈的冰川侵蚀,但该区域的低温热年龄以中生代年龄占主、新生代剥露有限(<2 km)。在乌鲁木齐河河源所观察到的新生代低剥露速率也广泛存在于整个造山带。利用约1800个已发表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进行剥露速率时空反演的结果显示,天山造山带的剥露速率通常小于0.25 km/Myr。低温热年代学约束得到的缓慢剥露与根据水文数据(十年)、物质平衡分析(数十万年尺度)和原位宇宙成因核素10Be浓度(百万年尺度)估计的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侵蚀速率基本一致。自渐新世晚期以来,天山的构造复活、隆升和扩展,导致形成产生了阻挡西风水汽输送的地形屏障,从而导致山地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气候呈逐渐干旱化趋势。基于此,我们认为,尽管天山造山带构造活跃、地形起伏较大,但从渐新世晚期开始的气候干旱化可能对造山带的剥蚀作用起到了抑制作用,最终使得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剥蚀有限。
关键词
剥露作用,气候干旱化,地形演化,晚新生代,天山
报告人
姜禹彤
华东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姜禹彤 华东师范大学
吕红华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