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层年代框架
编号:125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38:08 浏览:168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6: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5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3] 1C-3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作为调节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场所,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气候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和多条大型河流水系,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这些沉积盆地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河流地貌演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良好载体,而精确限定这些沉积盆地地层的年龄是研究构造、气候以及生物演化等的重要前提。然而长期以来,这些沉积盆地的年龄仅由植物叶片、孢粉或少量的动物化石限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制约了我们对该地区构造-气候耦合作用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磁性地层学因其在盆地长尺度(尤其是新生代)定年方面的独特优势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我们对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走滑断裂带或造山带前陆的一系列关键盆地,如大理盆地、吕合盆地、芒康盆地等,开展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定年研究,结合部分生物地层年龄制约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初步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地层的年代框架。这一新的年代学结果表明,许多以前基于植物叶片化石的“晚中新世”沉积盆地实际年龄是晚始新世,并且古近纪地层沉积大都结束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新近纪地层开始于晚中新世,因此区域上缺少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沉积。这一年代框架还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在晚始新世和晚中新世经历了两期快速抬升变形。这两期构造活动对区域河流水系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年代 沉积盆地
报告人
李仕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仕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邓成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