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GDGTs记录白墩子盐沼湿地近八百年古气候环境变化
编号:122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2:16:11 浏览:17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2: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1A] 1A、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A-2] 1A-2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第四纪气候重建,尤其是过去一千年,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历史记录。过去一千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中世纪暖期(the Medieval Warm Period,MWP),小冰期(the Little Ice Age,LIA)和现在温暖期(the Current Warm Period,CWP)。大量的气候记录表明受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影响的区域气候模式明显不同。中国西北的甘肃省白墩子盐沼湿地位于西北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同时处于东亚季风与西风环流的交汇处。这一区域温度和降水量偏离了北半球平均水平,对北方农牧发展和社会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盐沼湿地一方面可以形成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另一方面,其沉积速率高于湖泊,可以较完整记录气候事件。因此,重建这种敏感地带详细的近千年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细化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在中国北方影响范围和相互作用。
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其中微生物群落和膜脂组成可以记录温度变化,可以作为新的手段开展古气候研究。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 lipids,GDGTs)是古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脂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黄土、泥炭、湖泊、海洋和石笋等不同环境中,包括类异戊二烯GDGTs和支链GDGTs两大类。沉积物中GDGTs的不同类型和组成可以敏感指示环境MAT、土壤 pH和湿度等。环化指标(CBT)与土壤pH负相关,甲基化指标(MBT)与MAT正相关,与土壤pH负相关。
为了定量估计过去的气候环境变化,在白墩子湿地采集了约214cm的柱样,利用14C和210Pb-137Cs综合分析确定柱状样沉积为721年,进行GDGTs,饱和烃,粒度,总有机碳和pH等实验处理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结合温度,粒度,盐度,水位高低和植被类型等来综合分析研究区气候环境变化。
关键词
沉积物,GDGTs,干旱半干旱,古气候重建
报告人
裴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稿件作者
裴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
房嬛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