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弧热液系统中排气和黏土矿物形成对钾同位素循环的控制作用
编号:12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7 15:08:34 浏览:206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2A] 2A、地球化学 [2A-3] 2A-3 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钾(K)同位素在大陆风化、热液蚀变、洋底自生成岩等过程中发生显著分馏,因此钾同位素具有示踪全球钾循环的潜力。现代海水的钾同位素组成δ41K约为+0.1x‰,显著高于地球硅酸盐基准值(-0.4x‰),这种差异可能由河流输入、洋底热液蚀变、海底沉积物次生黏土矿物等过程导致,但这些过程的机理和具体贡献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已有研究表明洋中脊玄武岩高温热液蚀变是海水钾的重要来源,该过程几乎不引起高温热液与洋中脊玄武岩之间产生钾同位素分馏,而对于产出于岛弧构造背景下的热液系统中的K元素行为和K同位素响应,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选取了Brothers 海底火山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海底火山系统是典型的岛弧火山,IODP 376 航次以两个钻孔 (U1528,U153) 揭示这个岛弧火山发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热液系统。U1528发育了受火山排气的酸性热液系统,而U1530发育受海水影响的热液系统,与洋中脊热液系统类似。通过分析全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钾同位素发现,U1528钻孔样品较未蚀变的新鲜火山样品显著亏损钾含量,随着钾的流失,蚀变样品的δ41K值逐渐升高,表明酸性热液对围岩的溶解导致钾被淋滤到热液中,轻钾同位素优先流失,可能受扩散效应控制。而U1530钻孔的蚀变样品较未蚀变的新鲜围岩显著富集钾,富集程度达2倍,受控于该钻孔热液蚀变产生的伊利石,钠明矾石。U1530 样品的钾同位素组成为-0.48±0.37‰,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但平均值与地球硅酸盐基准值相似。本研究表明温度不是控制热液蚀变过程钾同位素循环的唯一因素。在岛弧热液系统中,酸性火山排气会导致钾大量的流失,而次生热液蚀变矿物的形成则对钾有富集作用,两种过程伴随着显著不同的钾同位素分馏特征。因此,岛弧热液系统与洋中脊热液系统的K元素行为显著不同,且这些不同的过程可用K同位素进行示踪。

 
关键词
大陆风化,钾同位素,热液蚀变,黏土矿物
报告人
曹程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曹程 南京大学
蔡元峰 南京大学
李伟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天宇 南京大学
陈骏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