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突变事件综述
编号:120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0 22:06:33 浏览:2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7日 14: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3] 1C-3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突变和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和干旱)极大地影响了现在和过去的人类生存环境。与现代极端天气事件相比,过去发生在百年际至(多)年代际尺度上的气候突变可能在影响人类文化/文明的演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人-环境相互联系在整体环境干旱、生态脆弱且古“丝绸之路”节点和通道广泛分布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尤为重要。然而,西风区全新世百年尺度气候突变的基本特征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9条严格筛选的高质量古气候记录,首次综合分析西风区全新世百年尺度气候事件的主要时间、水热配置模式及可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中全新世以来亚洲中部干旱区普遍出现了具有大区域信号的气候事件,包括5次湿润事件(6.5 ka BP、4.7 ka BP、3.3 ka BP、1.8 ka BP和0.4 ka BP)和5次干旱事件(7.6 ka BP、5.3 ka BP、3.9 ka BP、2.6 ka BP和1.1 ka BP)。总体而言,这些大区域尺度的突变事件在~5.5 ka之前几乎没有发生,而在~5.5 ka之后则频繁发生并表现为干湿交替特征。虽然气候事件的时间分布不均匀,但在~5.5 ka以来气候事件的整体增加可能受到中全新世晚期以来西风带增强及南移的影响。特别地,本研究发现亚洲中部干旱区5次百年尺度的湿事件与全球集成冷期及北大西洋冰筏冷事件基本对应,这支持了前人提出的西风区气候“湿-冷”的水热配置模式。机制分析表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降低及北大西洋涛动为负相位时,驱使中纬度气旋活动并加强西风急流,从而导致亚洲中部干旱区(核心区)气候异常湿润(降水增多)。本研究发现的“湿-冷”配置模式与当前人为暖期西风区的变湿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百年尺度水文气候事件的初步厘定,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文化/文明演替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突变事件,大区域信号,湿冷配置,北高纬驱动
报告人
刘小康
天津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刘小康 天津师范大学
陈建徽 兰州大学
陈圣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海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黄伟 兰州大学
冯松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陈发虎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