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亚科小穗植硅体的类型及其意义
编号:1193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39:43 浏览:175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11: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4] 1C-4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东亚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已有的研究表明,稻作农业起源于长江流域,是南方最主要的农业模式,但是稻作农业发展的详细图景,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丰富。植硅体由于其在禾本科中的高精度形态分类,是研究稻作农业的一项重要微体化石分析手段,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比如利用双峰型、并排哑铃型和具有鱼鳞纹的扇型来鉴定水稻遗存。然而,对于水稻小穗(种子)植硅体的研究目前仅局限于双峰型,对于是否存在其它具有鉴定意义的类型尚不明确,而且对于稻属杂草植硅体的区分也缺乏有效手段。因此,为了系统的研究稻属小穗植硅体的类型及其潜在价值,我们对多种野生稻、栽培稻、假稻和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小穗稃片(种子的壳)上的植硅体可以区分稻属、假稻属和菰属的植物;2、利用稻属小穗基盘中的植硅体可以判断其落粒性。
利用碳化穗轴的形态来判断落粒性是探讨水稻驯化过程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保存不好或破损的穗轴难以判断其性质,因此,我们尝试通过micro-ct的扫描的方法来观察碳化穗轴中的植硅体来判断其落粒性。结果显示,利用micro-ct观察植硅体所得到的结果与直接观察完整碳化穗轴的形态获得的结果相一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利用micro-ct扫描破碎或无法鉴定的碳化穗轴来判断其落粒性,为探讨水稻的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植硅体,水稻,落粒性,碳化穗轴,micro-ct
报告人
葛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稿件作者
葛勇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