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近千年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编号:10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6:15 浏览:13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0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1] 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多种环流协同作用下,处于东亚季风边界区的祁连山东段气候变化过程复杂,以至于对近千年特征时期中世纪暖期(MWP)和小冰期(LIA)期间的气候特征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选择位于祁连山东段的高山湖泊毛藏天池沉积钻孔(MZTC21B)为研究对象,利用陆生植物残体AMS14C年代建立了可靠的年代框架,基于XRF元素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毛藏天池流域与碎屑矿物输入相关的降水侵蚀强度,通过XRF PC1、平均粒径(Mean GS)和正构烷烃(Σn-alkanes)通量分别重建了流域过去千年的夏季风降水和生态环境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过去千年以来毛藏天池流域的降水和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主要受到东亚夏季风(EASM)的控制,在百年时间尺度上,1100 -1400 CE、1710 -1900 CE夏季风降水较强,流域气候湿润,植物覆盖度较高;1400 -1710 CE夏季风降水减弱,植被覆盖度较低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或源于LIA时期较低的温度所致的流域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缓解了降水减少对植物的影响;1900 -1950 CE,夏季风降水量与植被生物量同步减少。进一步通过与大空间尺度气候记录的对比发现,祁连山东段近千年气候环境变化受到太阳辐射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控制。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毛藏天池;XRF元素;正构烷烃;气候环境变化
报告人
郭世龙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郭世龙 兰州大学
吴铎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