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里沟湖沉积物记录的近千年来季风-西风过渡区的水文气候变化
编号:106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5:25 浏览:23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6: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1B] 1B、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B-1] 1B-1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东亚季风与西风交汇的地区,是东亚季风控制的湿润气候区和西风影响的内陆干旱气候区之间的关键过渡区,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该过渡区的气候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西北干旱区面积的变化。若该过渡区持续干旱,则会导致西北干旱区面积扩大,沙尘来源增加,并威胁到我国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因此,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水文气候变化对人民未来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但由于缺乏历史资料记录等原因,我们对区域水文气候变化响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在该研究中,我们通过采集位于该过渡区内的希里沟湖的湖泊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的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特征,重建了该过渡区近千年来的水文气候变化。我们发现,在中世纪暖期(900-1300AD)和小冰期(1400-1850AD),该过渡区均呈现湿润的水文气候特征。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东亚季风和西风分别在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增强,为该过渡区交替供应水汽,从而导致了这种水文气候变化的“双峰模式”。此外,我们发现希里沟湖在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水位时期,是20世纪升温导致来自周围山区的融水突然大量增加造成了此次高水位事件,后期湖泊水位下降则归因于山区融水补给减少和人类活动增强及用水需求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的变化在控制东亚季风与西风过渡区的水文气候变化上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要预测区域未来的水文气候变化,还应进一步评估人类活动增加的影响。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湖泊面积,青藏高原,近千年
报告人
覃罗
云南大学

稿件作者
覃罗 云南大学
李祥忠 云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