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屋建筑的微形态分析综述
编号:1054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6 17:39:43 浏览:247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A] 1A、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A-1] 1A-1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房屋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形制和功能反映了特定人群的手工业水平,以及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者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遗迹类型之一,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房址的选址、结构、类型、规模、功能,大多基于宏观的观察,缺少微观层面的分析。
       土壤微形态是土壤学的分支学科,是利用微观和超微技术研究未扰动土壤和风化层样品的方法,能够研究关于土壤形成、演化、分类及其特性等问题。在考古学研究中,利用微形态方法研究考古学问题是地学考古的手段之一。
       20世纪以来,微形态方法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农业考古、环境考古等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微观的视角。在房屋建筑的相关研究中,微形态方法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者们对于室内外地面的形成过程和墙体建筑技术的认识,包括房址室内人类活动、地板(floors)层位的观察,室外垫土包含物及其形成过程分析,墙体的土料来源、建筑方法等。本文将对学者们在以上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微形态,遗址形成过程,建筑技术,房址功能
报告人
刘文菲
山东大学

稿件作者
靳桂云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刘文菲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