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光释光测年的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气候变化重建
编号:105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24:57 浏览:227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6日 14: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A] 1A、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A-1] 1A-1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风成沉积物是研究古气候变化重要的地质载体。由于沙漠生态环境脆弱,沙丘的运动对于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因此,风成沉积对于揭示地质历史时期沙丘的固定和移动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东北,有数个沙地坐落于东亚季风的边缘地区,而沙漠或沙地的演变已经被用来推断季风气候的进退与消长。然而,风成沙丘系统的形成过程复杂,动态的风成地貌景观与相关形成机制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全新世的区域古气候变化。为了得到可靠的年代学框架并全面了解沙丘的动态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光释光测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沙地堆积过程与沉积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分析了磁化率、粒度、颜色参数等多种气候带用指标。结果表明:在约9.2 - 8 ka的全新世早期,受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影响,气候干旱,沙丘以风成沙沉积为主要特征;在约8 – 4 ka的中全新,受东亚夏季风增强的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古土壤普遍发育,沙丘被植物所固定;在约4 ka至今的晚全新世,沙地以风成沙与古土壤夹层交互沉积为主,标志着气候再次转变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类型。通过将研究区的风成沉积记录与古气候记录进行比较,我们认为,由太阳辐射的改变和北半球冰盖的扩张与融化所导致的东亚季风的进退演化,是浑善达克沙地的近万年来的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全新世,古沙丘,东亚季风,风成沉积
报告人
冯默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稿件作者
冯默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吕同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孙继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