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晚期至明代葫芦河中下游人与动物古食谱研究
编号:1032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19:55:26 浏览:163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3年05月08日 09: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3min

所在会场:[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1C-4] 1C-4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私有,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生业模式是探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突破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人和动物的古食谱是反映古人类生业模式的重要手段。植物考古学证据表明,黄土高原西部人类生业模式从史前至历史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渭河上游地区鲜有骨骼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因此人类和动物古食谱的变化轨迹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葫芦河中下游地区三个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明代人和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172个),结合碳十四定年(24个),进一步与周边地区已发表的骨骼碳氮同位素研究对比,从人和动物古食谱角度探讨葫芦河中下游流域过去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域人类活动的时间范围至少涵盖新石器晚期至历史时期,并据此划分为三个阶段:5300-4000 BP,人和动物的饮食严重依赖粟黍农业;3000-2200 BP,人和动物饮食结构趋于复杂,可能与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有关;1000-500 BP,人类饮食更加多样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综合区域内自然背景和考古背景,我们发现这种时间序列上的模式变化可能受到区域文化发展、复杂地缘政治和农业技术革新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古食谱;跨大陆交流;地缘政治影响,黄土高原西部
报告人
董佳佳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董佳佳 兰州大学
王山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魏文钰 兰州大学
杜琳垚 兰州大学
许永祥 兰州大学
马敏敏 兰州大学
董广辉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5日

    2023

    05月08日

    2023

  • 03月31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