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Gibbs吸附理论,实验测试得到的吸附量是一个过剩概念,过剩吸附量为吸附空间内超过游离相密度的那部分气量,而绝对吸附量为吸附空间内的所有气体含量,即煤系储层中的实际吸附量(Feng et al.,2020)。全部有效储集空间内既包括游离气赋存空间,又包括吸附气赋存空间,因此在计算游离气含量时应考虑吸附气的存在会占据并降低游离气的储集空间,需要对游离气储集空间进行体积校正,扣除吸附相体积内重复计算的游离气含量,可以得到真实的游离气含量。本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地区D3井、D2井及D6井为例,统计了三口钻井的相关地质信息,研究表明阜康地区中下侏罗统地层埋深约4500~7000m,地层发育超压系统,压力梯度为1.79~2.07MPa/km,平均1.79MPa/km,地温梯度为2.13~2.24℃/100m,平均为2.19℃/100m,通过对煤岩和泥页岩进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煤岩兰氏体积为14.23~17.36cm3/g,平均16.0cm3/g,兰氏压力2.97~3.65MPa,平均3.13MPa;泥页岩兰氏体积为7.85~10.24cm3/g,平均8.23cm3/g,兰氏压力为1.64~2.03MPa,平均1.85MPa。煤岩孔隙度为3.87~7.54%,平均5.22%;泥页岩孔隙度为2.65~6.96%,平均3.95%;致密砂岩孔隙度为4.77~9.23%,平均6.24%。煤岩视密度为1.28~1.41g/cm3,平均1.35g/cm3;泥页岩视密度为2.71~3.05g/cm3,平均2.94g/cm3;泥页岩视密度为2.39~2.54g/cm3,平均2.45g/cm3。甲烷吸附相密度选用范德华方程常数0.373g/cm3(Tian et al.,2020),游离气量通常直接利用煤系储层总孔隙度和不同温压条件下游离气密度(ρgas)进行计算,游离气密度(ρgas)是根据(Setzmannb & WagnerC,1991)提出的状态方程(EOS)计算得到,这些结果可以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