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ards Accurate Biomedical Genomics Anywhere Anytime
编号:8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5 11:21:47 浏览:48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2年07月23日 14: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5min

所在会场:[S5] 分会场5 [S5-1] 单细胞组学技术开发与应用

暂无文件

摘要
Current genetic diagnosi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requires a large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and offers little point-of-care portability. Furthermore, it is unable to detect many types of genetic variations ­– including large deletions, duplications, and balanced translocations ­– that are relevant to human diseases and health.
Comparing to other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Nanopore sequencing owns the advantages of point-of-care (i.e., sequencing anywhere anytime), long reads (i.e., assembly-free to detect various genetic variations), and PCR free (i.e., sample preparation is easy). However, its application is severely limited by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ncluding low base-calling accuracy, lack of training data for AI-based methods, and computational burden on reads mapping.
In this talk, I will first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ioinformatics Group (https://cemse.kaust.edu.sa/sfb). I will then focus on our efforts on developing computational methods to tackle key open problems in Nanopore sequencing. In particular, I will introduce our recent works on developing a collec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to decode raw electrical current signal sequences into DNA sequences, to simulate raw signals of Nanopore, and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align electrical current signal sequences with DNA sequences. I will further introduce their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ine and healthcare.
 
关键词
测序,纳米孔
报告人
高欣
正教授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

高欣博士目前是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终身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KAUST计算生物学中心的副主任,智慧医疗中心的副主任,以及KAUST结构和功能生物信息学研究组负责人。他也是百图生科的CEO生物计算顾问。他于2004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雷恩计算生物学中心担任雷恩学者。          高欣教授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他领导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开发与深度学习,概率图形模型,核方法和矩阵分解相关的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他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构建计算模型、研发机器学习技术、设计高效的算法,以解决从生物序列分析到三维结构确定,到功能注释,再到了解和控制复杂生物网络中的分子行为,以及最近的生物医疗和健康领域中的关键开放问题。         高欣教授已经在生物信息及机器学习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200,引用6000次,H-index为41。他共计主持了超过1.2亿人民币的科研项目,是超过60个美国及国际专利的第一发明人,担任领域5个期刊的副主编,并受邀成为4个国际特刊的总编。他担任了13个国际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45个国际会议的(资深)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受邀为各国的基金进行评审,他的16个学生/博士后已经在世界各国担任教授。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2日

    2022

    07月25日

    2022

  • 06月15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05日 2022

    提前注册日期

  • 08月01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