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 2023-11-26 23:25:32
Mo-Co-Fe/NC的制备及其OER和HER性能研究
摘要待审
吕建国 / 合肥师范学院
摘要:以钼酸钠、硝酸钴和硝酸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高压釜中合成Mo-Co-Fe-MOF材料,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70°C和48小时;随后将Mo-Co-Fe-MOF材料在充满氮气的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煅烧处理,煅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0℃和5小时,得到Mo-Co-Fe/N掺杂多孔碳(Mo-Co-Fe/NC)。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测试样品的微观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测试样品的EDX获得样品的元素分布特性。利用表面积和孔隙率分析仪(V-Sorb 4800型)在77K的温度下进行氮吸附/脱附实验,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当向前驱体中加入1 mmol硝酸铁时,FeCo合金的形成Mo原子与C原子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从促进Mo2C的形成,另外,Mo-Co-Fe-1.0/NC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多孔形貌且石墨化程度较高,上述结构和形貌均有助于提升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用电化学工作站(CHI760E)测试Mo-Co-Fe/ NC的LSV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前均进行iR补偿,并将对Ag/AgCl电极的电位转换为对可逆氢电极(RHE)的电位。在不同扫描速率(v=40-200mV s-1)下,测试相对于RHE电位为0.9-1.0V之间的循环伏安曲线,运用2Cdl= Δj/v计算电极的双层电容(Cdl),根据公式ECSAs=Cdl/Cs可获得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s)。ECSAs计算结果表明,适量的Fe掺杂可以增加OER电催化活性位点的暴露。因其具有多孔的分级结构和多组分协同作用的优点,Mo-Co-Fe-1.0/NC具有较小电荷转移电阻,仅为78.7 Ω;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其对应于10和100 mA cm-2的OER过电位分别为257和320 mV,与商用的二氧化钌接近。在OER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Mo-Co-Fe-1.0/NC的电流密度略有减小,表现较好的稳定性;在HER反应过程中,电流密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表现出加速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该研究结果为高效OER和HER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反应动力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在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得到应用。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2月15日

    2023

    12月17日

    2023

  • 11月3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08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业委员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