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设中亟待研究的城市气象问题
编号:122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9-28 17:33:13 浏览:40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摘要
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自设立起,雄安新区就进入到如火如荼的规划建设中,城市化进程加速,亟待研究的城市气象问题应运而生:1) 未来随着雄安新区智能气象观测大数据系统的建成,可开展全天候地空天一体化的气象数据融合分析,大气温湿廓线、下垫面通量等观测数据的快速同化研究、陆面模式参数化方案改进研究等;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湖泊与大气耦合模式等相关城市气象模式研究;基于街区、公园、城市道路等感知设备探测布网,开展城市微气象动态感知研究。2)开展城市生态气象研究,包含建立雄安新区白洋淀湿地、千年秀林、农田等生态系统的长期生态气象观测网络;利用遥感动态检测技术开展白洋淀湿地植被生物量及长势遥感监测;建设适用于森林、湿地和农田的生态气象评价系统和生态气象数值模式研究,助力打造雄安新区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3)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存在人口骤增、人为热排放增加、下垫面类型转变等现象,急需开展城市化对雄安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研究,包括城市 “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以及独特的湖陆风环流等;开展大气边界层结构、演变以及对气溶胶、强对流等天气过程影响机制研究。4)随着新区建设脚步加快,受到本地源和周边污染输送的影响,大气污染问题广受关注,急需探究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通过新型探测设备的协同观测,开展雾霾形成机理及其演化机制研究、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等相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检测网,结合地面和多元卫星探测开展碳源和碳汇能力分析,建立碳循环评估模型,开展气候条件对区域尺度碳收支和碳平衡影响研究。这些城市气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为新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等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城市化;观测基准网;生态气象;城市气候;空气质量
报告人
刘姝
助理工程师 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

稿件作者
刘姝 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
陈雪娇 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
王振超 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
花家嘉 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3日

    2021

    10月15日

    2021

  • 09月28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08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0月3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