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浅层沉积物超压发现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编号:23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3 10:41:39 浏览:1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0: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4] 天然气水合物理论与技术 [S4-1] 天然气水合物理论与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深海浅部地层(未固结沉积物)的超压现象最早在墨西哥湾的Ursa盆地被发现,近年来又陆续在北海盆地、北冰洋和印度大陆边缘KG盆地得到证实,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与勘探实践表明,水合物稳定域范围内可能存在地层超压,对高品位水合物-游离气可能起到封盖保存作用,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琼东南盆地是典型的超压盆地,其深部的压力系数最高可达到2.2,且呈现分层叠置和东西差异的特点。基于该盆地的高压特色背景,或许会存在深部压力传导与驱动天然气向浅层运移的过程和机制,导致水合物储层内部产生超压,促进高品位水合物的形成、富集与保存。
综合岩心观察、随钻测井分析、海床静力触探(CPT)测试、地震反演等方法,对琼东南盆地重点目标区的水合物钻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部分岩心可见因压力释放出现的纵向裂缝(钻井成像测井揭示出浅层沉积物发育高角度裂缝或垂直缝,显示正/余弦态)、孔隙扩大产生“气胀”,有些岩心甚至发生破碎,为下部压力在泄压时突破上覆沉积物所形成,指示了超压现象;2)随钻测井分析显示出部分层段的测井信号脱离趋势线,其中在水合物富集段表现为声波时差的急剧减小和电阻率的突然增大,而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则往往相反;3)根据改进的浅层压力计算模型,建立了单井压力结构,证明了浅层沉积物超压的存在,该结果同时也得到了随钻CPT测试的进一步验证(约0.2-1.0 MPa之间);4)基于孔隙度的地震反演结果论证了浅层超压与高品位水合物保存的关系,证实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及其下部形成的浅层超压系统共同组成了水合物的优质封盖层。南海深水区浅层沉积物超压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底滑坡、甲烷等流体释放引发的气候变化、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等领域均有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浅层超压,天然气水合物,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琼东南盆地
报告人
王任
中国地质大学

稿件作者
王任 中国地质大学
石万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