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区山西组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控制 ——以QUAN56井山1段为例
编号:1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1:13:57 浏览:23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09: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S7] 页岩油气储层理论与技术 [S7-1] 页岩油气储层理论与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以延安地区QUAN56井山西组山1段泥页岩为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N2吸附实验、CO2吸附实验、CH4等温吸附及岩石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等实验测试,探讨泥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全孔径分布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山西组山1段泥页岩厚度稳定(平均20m~45m),有机质丰度低(TOC平均为0.598%),泥页岩热演化成熟度属于过成熟阶段(Ro平均为2.66%),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和石英为主,粘土矿物质量分数含量最高(25%~78%,平均61.0%),石英质量分数含量较低(平均32.0%);山西组山1段泥页岩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粒内孔、黏土矿物晶(片)间孔为主,其次是微裂缝、溶蚀孔和有机质孔,不同类型孔隙为页岩气赋存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山1段泥页岩孔径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泥页岩中全孔径孔体积分布以中孔为主,中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宏孔和微孔;泥页岩全孔径总比表面积以微孔和中孔对总比表面积贡献最大,宏孔贡献最小。山1段泥页岩中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少,黏土矿物晶间孔隙为气体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和吸附点位,是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热演化程度升高,有机质孔隙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泥页岩吸附性。
关键词
泥页岩
报告人
赵卫卫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稿件作者
赵卫卫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