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井注入条件下压裂低渗场地氧化剂输运机制与井矩设计
编号:9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08 16:41:42 浏览:3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6日 19:2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5] 分会场报告-721室 [5-9] 研究生论坛-3

暂无文件

摘要
由于能够有效克服显著的质量传递限制,环境压裂技术在低渗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备受关注。然而,关于裂缝-基质体系中多井注入以实现氧化剂强化输送及井距设计的工作依然少见。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二维解析模型,用于研究有限域中氧化剂通过多井注入裂缝-粘土基质体系的输运机制,模型涉及对流、扩散、弥散、吸附和反应等物理过程。任何注入形式(如,连续脉冲注入、周期注入或缓释源)都可嵌入模型中以获得具体的解析形式。该模型中,引入线性因子R*来评价裂缝中的浓度分布特征,并在不同井距设计方案中,标定基质特定位置的药剂残留率。结果表明:(1)注入后药剂在裂缝中形成线源特征(对应于较小的R*)时,基质中氧化剂的浓度分布比较有效,残留量低;(2)氧化剂连续注入时间是补偿不合理井距设计的有效可控参数;(3)缓释源与连续或周期注入方案相比,具有更持久的浓度驻留和稳定的浓度分布。该工作有望为低渗压裂场地多井注入提供一般性规律和指导性的建议,以实现低渗污染场地有效治理。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陈贺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陈贺 同济大学
冯世进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