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冶炼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
编号:7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17 15:14:56 浏览:15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以四川省某冶炼工业园区为典型例子,了解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生态风险及污染来源,对该园区周边土壤中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锌(Zn)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对园区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冶炼工业园区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16、12.27、62.49、47.71、0.30、42.27、272.78和1427.56mg/kg,除Cr、Cu和Ni外,其余元素均高于该地背景值。其中As、Cd、Cu、Hg、Pb和Zn的变异系数大于0.5,表明它们在园区周边土壤中的空间变化显著,有着明显的局部聚合,受到人为活动影响较大,Cr和Ni的变异系数小于0.5,表明它们的空间变化不显著。污染程度依次为Cd(重度污染)>Zn(偏重污染)>Hg(轻度污染)=Pb(轻度污染)>As(轻微污染),其他土壤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内无污染。园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RI)处于强度风险到极强风险,其中Cd、Hg和Pb的风险程度最高,受到铅锌矿冶炼厂的影响,在园区北部附近的土壤安全隐患最高。污染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源(19.8%)、铅锌矿冶炼工业源(34.7%)、自然因素与工业活动的混合源(22.2%)、电镀源(8.8%)和农业源(14.5%)。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王建明
学生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王建明 成都理工大学
郑培佳 成都理工大学
施泽明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