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加速暴露条件下活性氧化镁对锑渣固化/稳定化修复长效评估
编号:77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17 14:57:25 浏览:40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20:3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3] 分会场报告-722室 [3-9] 研究生论坛-4

暂无文件

摘要
以广西某锑矿区典型冶炼渣为研究对象,设计酸雨加速暴露试验研究活性氧化镁固化/稳定化修复后锑的浸出特性,验证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的活性氧化镁(0%作为对照,2%、5%和10%为实验组)的处理效果;酸雨加速暴露试验利用模拟强酸雨(HNO3:H2SO4=1:2, pH=3.20±0.05,参考我国标准HJ/T299-2007)作为浸提剂,对冶炼渣进行连续20个批次的浸提。结果表明与原渣(模拟酸雨浸出量为8.3 mg/L)相比,未添加活性氧化镁且养护14天后冶炼渣中锑的浸出浓度降低了58%。这很可能是由于冶炼渣中含二氧化硅(25%)和氧化钙(15%)等氧化物,它们的水化反应产物能够固定锑,降低其浸出性能。活性氧化镁处理组中锑的浸出浓度降低了79%-86%。活性氧化镁水化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是抑制锑浸出性能的主要因素;此外,活性氧化镁添加进一步促进了冶炼渣水化反应的发生,并形成了新的水合物凝胶(如硅酸钙凝胶和硅酸镁凝胶),进而将锑固定在该冶炼渣中。结果证明活性氧化镁处理后的冶炼渣能够抵抗连续强酸雨的侵蚀,与对照组相比,5%活性氧化镁处理组中锑的累计释放量降低了近六成,仅占总锑的0.5%。酸雨加速暴露试验中氢氧化镁和水合物凝胶的溶解是控制锑长期释放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证明活性氧化镁可用于含锑冶炼废渣的固化/稳定化处理,但其长效稳定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张颖
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环境学院

稿件作者
张颖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环境学院
王风贺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李继宁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