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石油烃污染土壤强化热解过程中污染物分子去除规律及机制
编号:7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17 14:48:48 浏览:43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6日 19:5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5] 分会场报告-721室 [5-9] 研究生论坛-3

暂无文件

摘要
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Fe2O3在相对较低的温度(400 ºC)和较短的停留时间(30 min)下能显著促进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等重质石油烃物质的去除,进而强化重质石油烃污染土壤热解修复。然而,Fe2O3强化重质石油烃污染土壤热解过程中污染物分子去除规律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结合负离子ESI和正离子APPI源全面表征重质石油烃污染土壤强化热解前后污染物分子变化规律,明确Fe2O3强化重质石油烃污染物去除机制。结果发现,负离子ESI源检测到主要为含氧极性化合物,正离子APPI源检测到的主要以为CH类非极性化合物。与无添加剂热解相比,Fe2O3能够显著促进极性杂原子化合物去除,但同时促进非极性具有苯环结构化合物的生成。基于此,对强化热解前后土壤中石油烃化合物安全性及生态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强化热解前后土壤中PAHs含量均在安全阈值之内且其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甚至优于无污染土壤。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刘钰钦
在读博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刘钰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福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谷庆宝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