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用地建设开发利用目标的土壤修复模式制定与工程实践
编号: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22 09:50:16 浏览:4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17: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001] 分会场报告-南京A厅 [1-2] 主题9:城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王水、杨洁)

演示文件 附属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土壤修复模式的选取及制定,是进行地块土壤修复方案编制的首阶段工作内容,也是开展土壤修复治理工程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目前大多数土壤修复工程项目地块多为单一用地性质,由此开展修复方案设计与工程实施时,在制定土壤修复模式这一环节有所弱化。而对于涉及多种用地建设开发目标和利用方式的地块,仅仅基于单一用地性质的调查评估与技术比选,往往容易造成方案设计深度不足,工程成本控制无法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因此,对于存在多种建设开发需求的地块修复治理,土壤修复模式的制定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壤修复模式的制定,是一个综合考量分析的过程,不仅需要结合对应的用地性质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确定相应修复目标,还需考虑到后续建设开发利用具体方式、地块内与周边环境联系、施工难易程度、投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从而使修复方案及项目实施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效果可达。
对于涉及多种用地建设开发目标和利用方式的地块项目,常见有以下类型:①地块红线内存在多种用地性质规划;②单一用地性质的地块红线内存在多种建设开发利用方式和要求;③治理后地块存在用地调整或分割退让;④治理地块与红线外周边环境存在污染交互影响。由此,本报告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地块情况,结合相应工程案例实践经验,以建设开发利用为目的导向,因地制宜,设计制定合理有效修复模式,进而筛选并优化组合修复技术,通过相关工程实践,既可达到相应修复治理预期效果,同时满足后续用地建设开发利用目标。
关键词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模式;开发利用目标
报告人
潘澄
技术总监 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潘澄,现任苏州中晟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场调修复部技术总监,长期从事场地调查及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工作,参与完成各类调查咨询项目200余个,参与负责各类大中型土壤修复治理工程10余项,具有丰富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经验。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