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钾与铁基载氧体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编号: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3-03-22 10:59:14 浏览:21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8月10日 11: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P] 大会报告 [2] 分会场一:反应器设计及系统优化

暂无文件

摘要
生物质化学链燃烧是负碳排放技术,因其受热面布置在空气反应器,避免了生物质灰对受热面的侵蚀,燃料反应器内生物质灰易和载氧体发生交互作用,导致颗粒团聚,影响反应器运行。生物质灰和载氧体的交互作用机制是该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有机钾(CH3COOK)、无机钾(K2CO3、K2SO4、KCl)作为生物质常见钾源,以纤维素作为生物质模型化合物,并制备了惰性载体分别为Al2O3和SiO2的铁基载氧体,采用热力学计算、实验和分析表征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了钾与铁基载氧体交互作用机制以及惰性载体种类(Al2O3、SiO2)对钾与铁基载氧体交互作用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H3COOK、K2CO3在惰性气氛下直接与以Al2O3、SiO2为惰性载体的铁基载氧体高温接触时,部分未分解的K2CO3以及K-Si-O产物的熔融造成了颗粒的团聚。CH3COOK和K2CO3积累在Fe-Al载氧体中的钾量与引入钾总量比值分别为84.67%和88.69%,在Fe5Si5中的分别为80.57%、82.30%;而K2SO4和KCl中钾沉积在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在Fe-Al载氧体中分别为11.28%、40.53%,在Fe-Si载氧体中分别为31.01%、72.45%,说明Al2O3、SiO2都对CH3COOK、K2CO3具有较强的物理吸收和化学吸附作用,而对K2SO4和KCl吸附作用较低。在50次循环实验中,发现K在实验初期能够明显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性,可能是由于载氧体中富钾新相(如K2Fe22O34、K6Fe2O5等)的形成。但随着循环的进行,团聚情况的出现导致了载氧体反应性逐渐下降。Fe-Al载氧体与四种负载钾的纤维素燃料循环50次后皆未发生团聚。Fe-Si载氧体与四种负载钾的纤维素燃料反应10次后,由于低熔点钾硅酸盐的形成使得颗粒间相互粘结,取出样品中已出现团聚,且随着循环的增加团聚愈加严重。且Fe-Si载氧体颗粒内部出现大量空腔且部分颗粒发生破碎,其出现可能是因为含钾气体向载氧体内迁移导致孔隙逐渐增大,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部分颗粒由于孔隙增大而破碎。另外,部分颗粒因外部黏性层的包裹、内部孔隙合并扩大而形成空腔。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钾,团聚,生物质灰,载氧体
报告人
陈璐
在读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陈璐 南京师范大学
宋涛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06日

    2023

    04月08日

    2023

  • 04月04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4月15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04月3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