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 2021-05-25 10:30:56
基于氧化锌氧空位迁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录用
杨立新 / 西安理工大学
秦司晨 / 西安理工大学
张嘉伟 / 西安理工大学
王倩 / 西安理工大学
马逸菲 / 西安理工大学
刘睿 / 西安理工大学
阻变存储器(RRAM)以其小尺寸,低功耗,高速度,高耐久等优点,已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首选方案之一[1-3]。RRAM的阻态转变是通过阻变层导电细丝生长、断裂实现的,在微观层面导电细丝的生长、断裂的同时能带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此揭示RRAM的阻态转变机制,首先需要研究材料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4,5]。许多学者已经对各类过渡金属氧化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和理化分析[6,7]。然而,很少有学者针对不同电场下n型直接带隙半导体ZnO的能态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第一性原理,基于超软赝势和各类密度泛函的计算模型,构建了空间群为F-43m,晶格常数为4.628 nm的氧化锌闪铁矿的面心结构[8]。利用了自洽场理论(scf)中的PBE泛函优化结构,比较了ZnO单胞轨道加电场和不加电场的能带间隙。分析各原子的态密度图,结果表明Zn原子的p、d轨道和O原子的p轨道波峰数量较多,这说明其对离子迁移的贡献较大。最后在空间中对体系加电场模拟半导体的导电环境,发现当外加电场达到7.704 V/nm时随电场强度增大带隙有明显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各方向电场强度大小对材料宏观阻态的影响。电场作用下ZnO的能态结构发生改变,为此可以通过改变器件工作过程中外电场的方向和大小来调控ZnO阻变存储器的宏观阻态。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选择ZnO阻变存储器合适的工作电压,并且有助于研究ZnO在阻变存储器中的最佳空间结构和位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16日

    2021

    07月18日

    2021

  • 06月05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18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及电弧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变电设备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变电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委会
IEEE PES电力开断技术委员会(筹)
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西安分会
承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