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 2022-02-26 17:18:50
东非鲁伍马盆地X气田海底扇朵叶储层质量差异研究
储层质量差异;海底扇;鲁伍马盆地;朵叶储层;
摘要待审
熊绮聪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朵叶体系作为深水海底扇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可作为较好的油气储层,但一直以来对其储层质量研究不够深入。为加深对朵叶储层质量差异的研究,以东非鲁伍马盆地X气田为例,运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交会分析以及地震资料处理,描绘朵叶储层质量差异特征,并分析了海底扇朵叶储层的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构造活动不强,原生孔隙较为发育,喉道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缩小型喉道、缩颈型喉道和片状喉道,属于中孔中喉型。储层孔隙度集中分布在19%~26%,渗透率集中分布在30~1500mD之间,整体表现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渗之间关系较差,储层质量差异明显。根据构造以及粒度等因素,将岩石相分为富砂型的块状含砾粗砂岩、块状中-粗砂岩、块状中-细砂岩、平行层理细砂岩以及富泥型的块状泥岩、交错层理泥质粉砂岩和块状泥质不等粒砂岩7类。其中富砂型的4类岩石相中,较粗的块状含砾粗砂岩与中粗砂岩2种岩石相整体代表了能量较强的砂质碎屑流或高密度浊流沉积,其沉积组构呈分选较差、泥质含量较低的组合特征,孔喉半径较大;而细砂岩相主要代表能量较弱的低密度浊流沉积,其沉积组构呈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高的组合特征,孔喉半径整体最小;中细砂岩相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其分选及泥质含量相对适中,孔隙半径也相对适中。从不同富砂岩石相样品点的平均孔渗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岩石相孔隙度与渗透率渗不同步变化。由块状含砾粗砂岩相到细砂岩相孔隙度逐渐增加,而渗透率从块状含砾粗砂岩到细砂岩相逐渐减小。这种物性变化规律主要与不同岩石相的孔隙结构与泥质含量等有关。从微观上看,海底扇朵叶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受控于不同的沉积组构,前者主要受控于颗粒分选,分选越好,孔隙度越大;后者主要受控于泥质杂基含量,泥质含量越高,渗透率越小。从宏观上看,不同沉积构型控制储层质量差异分布。对于单一朵叶而言,朵叶主体部位为厚砂发育,均质韵律,储层物性好,层内差异较小;朵叶边缘为砂泥薄互层,储层物性较差,层内差异较大;对于朵叶复合体而言,不同单一朵叶叠置边界物性较差;对于朵叶体系而言,不同沉积期次的朵叶复合体的储层物性存在差异,先期沉积的朵叶复合体富砂型岩相组合,岩性较粗,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大;后期沉积的朵叶复合体砂泥交互,岩性较细,孔隙度较大,渗透率较低。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2

    05月15日

    2022

  • 05月17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国际古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委员会
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
长江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