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典型农业区耕作和收获时期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
编号:248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0 22:27:54 浏览:469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0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气溶胶与大气环境科学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颗粒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活动期间的田间耕作和收获是造成农业源颗粒物排放的两个重要时间段。中国东北地区陆地面积仅占中国陆地面积的8.4%,却拥有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0%。研究该地区农业耕作和收获时期的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对区域大气空气质量管理及排放控制策略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试验站,在2017年10月-11月的收获时期和2018年4月-6月的耕作时期,基于重量法测试了各试验站点的PM2.5浓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岛津ICPE-9000)来测定大气颗粒物(PM2.5)中的无机元素含量,并获取了PM2.5化学组分(OC、EC、元素和离子)。结果表明,在所有站点中榆树站点测得的PM2.5日平均浓度值最高,榆树站在收获时期的PM2.5浓度范围是39.16~539.03μg/m3,有27天(采样总天数34)的PM2.5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75μg/m3;在耕作时期PM2.5浓度的范围是97.2~976.2μg/m3,全部超过二级标准。总碳(TC)在颗粒物中的占比(TC/PM2.5)为5%~45%,其中榆树站(42.47±2.2%)占比最大,三江站(5.59±0.45%)占比最小。6站点中OC/EC值在3 ~15之间,6站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有机污染。总碳(TC)在颗粒物中的占比(TC/PM2.5)为5%~45%,其中榆树站(42.47±2.2%)占比最大,三江站(5.59±0.45%)占比最小。6站点中OC/EC值在3 ~15之间,6站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有机污染。2017年秋季采样点PM2.5中K元素浓度明显高于春季站点的测量值,这可能是收获后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所造成的; 2018年春季采样点PM2.5中Al、Ca、Fe和 Mg元素浓度值均高于秋季站点,这四种元素主要来自土壤,表明耕作机械造成的土壤扰动增加了耕作时期颗粒物的排放。
关键词
东北,耕作,PM2.5,收获,时空分布,污染来源
报告人
端木令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端木令坚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1日

    2021

  • 05月30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7月10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1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