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耦合不稳定性的钢轨波磨形成机制
编号:76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3-03-24 10:45:19 浏览:18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现有研究很少从热力耦合稳定性角度研究钢轨波磨的形成机制。实际上,轮轨界面摩擦生热会诱发潜在的不稳定反馈过程,即热弹性变形会造成接触斑区域较高的压力,这反过来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并进一步扩展接触区域,从而导致接触压力的增加[1]。一般而言,热效应的时间尺度比动力学效应的时间尺度大得多,因此通常情况下准静态解是足够精确的。然而,有证据表明,摩擦动力学会导致额外的摩擦热流行为,且热弹性不稳定也会引起振动响应[1],因此,针对轮轨摩擦动力学目前存在的钢轨波磨现象,或许从热力耦合理论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如果两个接触的弹性体作相对运动,释放的摩擦能和局部热膨胀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温度更高、热膨胀更大的区域会暴露在更高的法向应力下,因此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分析结果显示,热膨胀、接触力学和摩擦生热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热力不稳定性。通过利用解析方法对具有足够接触长度的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且证明了滑动接触可能会导致热力不稳定性。影响临界速度的最重要技术参数是摩擦系数。只有在足够高的滑动速度下才会产生不稳定性,这是热量产生和热导率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
高速铁路,瞬态有限元法,钢轨波磨,轮对-轨道滚动接触模型
报告人
王志强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王志强 同济大学
雷震宇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24日

    2023

    04月27日

    2023

  • 03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7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