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织构在微动磨损中的作用机制
编号:1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0-12-09 13:00:02 浏览:49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0年11月15日 14:55(0)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G] 分会场六:摩擦学表面工程论坛A [L1B] 摩擦学表面工程论坛-1-11月15日下午

暂无文件

摘要
微动磨损广泛存在于航空发动机、核电和交通等领域,具有隐蔽性强,危害大等特点。微动磨损相比于普通的滑动磨损,位移小、振动频率高,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磨屑不易排出。磨屑在接触面之间以第三体的形式参与磨损,会加速材料的磨损、甚至会成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源。表面织构又称表面微造型,即在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的图案阵列。在宏观的滑动磨损中,表面织构在润滑的条件下可以储存润滑油,在干摩擦的条件下可以储存磨屑,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减摩作用。但是对于较为微观的微动磨损,利用表面织构达到耐磨减摩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在材料表面设计不同密度、大小的点状表面织构,并用激光进行加工,随后开展微动磨损试验。磨损试验结束后,获得磨损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且利用轮廓仪测量出磨损量。对比有无表面织构以及不同表面织构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进而评价表面织构对微动磨损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密度、大小的表面织构在微动磨损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表面织构的存在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和减小磨损量。并且织构越密集,上述现象越明显。这是因为,表面织构能有效捕捉微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磨屑,使磨屑填充进去,避免磨屑以第三体的形式参与磨损,从而降低磨屑造成的磨粒磨损,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关键词
微动磨损,表面织构,摩擦系数,磨损量
报告人
王剑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稿件作者
王剑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13日

    2020

    11月16日

    2020

  • 10月31日 2020

    提前注册日期

  • 11月05日 2020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16日 2020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