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 2020-09-15 10:34:49
钛过渡层对ta-C薄膜结合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研究
第一性原理;界面结构;电子结构;结合性能;摩擦学性能
全文录用
汪科良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周晖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张延帅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冯兴国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贵宾华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星光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郑玉刚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四面体非晶碳(tetrahedral amorphous carbon, ta-C)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机械密封、磁性硬盘等领域,为各类零件起到减磨保护作用,但内应力大,膜基结合力差仍是ta-C薄膜进一步扩大其应用领域的瓶颈因素。在金属基体和ta-C薄膜之间添加过渡层可显著降低薄膜内应力,改善膜基结合性能。为了研究过渡层与ta-C薄膜和基体界面原子的结合形式,并预测界面结合强度,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Fe/C、Fe/Ti和Ti/C界面的粘附功和电子结构。根据不同的界面原子配位类型,构建和计算了7种可能的界面几何结构,并通过电荷密度差和分态密度(PDOS)计算最稳定界面构型(Fe/C-OT、Fe/Ti-SL和Ti/C-OT)的电子结构。研究表明,Fe/Ti和Ti/C界面强度大于Fe/C界面,说明在钢基体和ta-C薄膜之间引入钛过渡层能够提高膜基结合力。Fe/C界面和Ti/C界面上以Fe-C和Ti-C共价键为主,而且Ti/C界面的电荷积累程度大于Fe/C界面。此外,利用磁过滤激光引弧阴极电弧的薄膜沉积技术在9Cr18基底上分别制备了ta-C薄膜和Ti/ta-C复合薄膜,通过改变过渡层Ti的制备工艺,研究了ta-C薄膜在钢基底材料上的附着特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入钛过渡层后,薄膜硬度从55GPa下降至45GPa,临界载荷由24N提高到28N。摩擦系数稍有增加,但磨损率降低。通过引入Ti过渡层,提高了膜基结合力,进而达到了改善摩擦学性能的目的。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13日

    2020

    11月16日

    2020

  • 10月31日 2020

    提前注册日期

  • 11月05日 2020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16日 2020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