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 2019-08-30 16:06:52
弹体对模拟星壤的侵彻特性研究
撞击探测器,弹头形状,星壤粒径,侵彻,过载
全文待审
淼孙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近年来,作为研究太阳系形成与演化、地球生命起源以及防御外来天体撞击,小行星正逐步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对小行星探测过程中主要采用轨道探测、地面观测、取样返回和着陆探测等方法,其中着陆探测是全面了解小行星特性的重要手段。采用撞击探测器对小行星表面进行精确撞击,并侵入表层预定深度,是获得小行星成分组成、运动规律等信息的最直接方式。同时,相对于载人任务等其它探测方式也更具有经济效益。
钻地武器的研究基础为撞击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弹体对不同介质的侵彻特性存在明显差异,钻地武器侵彻目标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或岩石等硬质材料,针对砂体、类星壤颗粒等“软材料”的研究工作略显不足。其中弹头形状对侵入介质后的侵彻深度和最终姿态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卵形和锥形的7075铝合金中空弹体,利用12.7mm口径一级气体炮进行加速,以50~100m/s的速度撞击不同粒径模拟月壤,使用高速摄影及通断铝箔对弹体的初速及最终姿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卵形头弹体,随着尖拱曲径比增大,侵彻深度增加,弹道偏移增加,弹体最终姿态角增大,平均过载减小;锥形头弹体,随着锥角增加,侵彻深度减小,弹道偏移减小,弹体最终姿态角减小,过载增大;同种弹体对不同粒径模拟星壤进行侵彻时,随着星壤粒径增加,弹体侵彻深度减小,弹道偏移减小,弹体最终姿态角减小,过载增大。
通过地面实验方法对撞击探测器侵彻模拟星壤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弹头形状和星壤粒径对侵彻特性的影响,对于撞击探测器的设计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31日

    2019

    11月03日

    2019

  • 10月13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3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山东大学(威海)
联系方式
  • 张品亮
  • 010*********
  • 赵南英
  • 010*********
  • 陈旭
  • 138********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