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 2019-06-11 19:29:22
基于野外露头的砂质辫状河构型沉积模式研究
辫状河;构型沉积模型;定量表征;野外露头
全文待审
志文 董 / 东北石油大学
辫状河形成机制及砂体叠置关系极其复杂,使得前人以特定环境下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剖析为基础建立的构型模式适用性受到限制。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基于野外露头勘测建立一个辫状河沉积模型,用于预测、刻画该环境储层构型单元的几何形态与规模。采用储层构型解析理论对吉林省松原市王府站镇东、西灯楼库辫状河现代沉积露头进行解剖,从微观到宏观建立辫状河四级等级体系结构:岩相、元素、元素组合、沉积模型。该研究共识别出9个岩相:2个砾岩相(层状杂基支撑的砾岩、槽状交错层理砂砾岩)、5个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中-极粗粒砂岩/含砾砂岩、槽状交错层理中-极粗粒砂岩/含砾砂岩、侵蚀冲沟具内碎屑、平行层理中-极粗粒砂岩/含砾砂岩、纹层至块状粉砂岩)、2个泥岩相(厚层块状灰白色泥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根据岩相的空间叠加样式划定为六种元素:横向沙坝(厚-0.4m~3.2m、宽厚比-18~30)、纵向沙坝(厚-1.7m~6.4m、宽-43m~195m、宽厚比-25~35)、侵蚀为主的河道充填(厚-1.2m~5.5m、宽-28m~140m、宽厚比-22~28)、与横向加积有关的河道充填(厚-1.6m~7.5m、宽厚比-12~20)、废弃河道、漫溢或泛滥平原(厚-0.4m~2m),其中以纵向坝、河道充填单元为主;进而对不同元素之间垂向叠加、横向接触关系进行观察,总结出辫状河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四种元素组合样式:复合横向沙坝+与横向加积有关的河道、横向沙坝+废弃河道+漫溢或泛滥平原沉积、复合河道/独立河道+漫溢或泛滥平原沉积、侵蚀为主的河道+纵向坝+侵蚀为主的河道。基于几何参数统计和演化过程分析,综合主控因素影响,最终建立一套合理预测和表征储层尺寸和分布的高能量低坡度辫状河构型沉积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地质环境相似的辫状河体系定量化解剖及其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9

    09月22日

    2019

  • 08月29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9日 2019

    终稿截稿日期

  • 09月22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