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 2019-06-06 16:49:25
川东中二叠统茅口组底栖有孔虫溶氧水平与堆积速率的古海洋学意义
底栖有孔虫;古氧量;古海洋生产力;中二叠统;茅口期
全文待审
底栖有孔虫常在现代、新生代海洋研究中计算底层水氧含量与表层水初级生产力,以及重建水团变化趋势(张江勇等,2004)。古生代的底栖有孔虫常结合其他化石,如藻、介形虫、苔藓虫等,用在沉积微相中以解释沉积环境。不过,底栖有孔虫指示的环境多为泛指区域,最终依赖于研究区环境以及研究者个人经验。有学者通过建立䗴的轴率与水动力的流体力学方程式研究䗴生态与晚古生代海洋环境的关系(王立亭等,1982),但是,利用底栖有孔虫恢复古代海洋环境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贾建忠等,2010)。本文试利用现代海洋常用分析方法,结合微生境、形态学,对川东二叠统茅口组回龙场剖面的65个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通过底栖有孔虫溶氧指数(BFOI)与堆积速率(BFAR),计算底层水氧含量与表层初级生产力,分析中二叠统茅口组古海洋环境。研究区外生种主要包括Glomospira Rzehak,Neoschwagerina sp.,Verbeekina verbeeki等双凸、平凸、粟状、浑圆螺旋型有孔虫,内生种主要包括Globivalvalina Schubert,Nodosaria sp.,Palaeotextulariinae Galloway等球、平旋、扁锥、长锥型有孔虫(Kaiho,1994),优势种有Glomospira Rzehak,Nodosaria sp.,Geinitzina sp.,Neoschwagerina sp. Verbeekina verbeeki等。初步研究表明,茅口组早期底栖有孔虫数量少,体型小,以内生种为主,BFOI最低在-20左右,对应溶氧量约0.9ml/L,为弱氧环境。茅口组中期外生种数量逐渐增加,BFOI在10—60波动(1.8-3.6ml/L O2),主要为低氧环境。茅口组晚期出现大量体型较大䗴类,外生种占据比例高,表现为较高的古海洋生产力水平,BFOI最高可达80(~4.8ml/L O2),为富氧环境。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9

    09月22日

    2019

  • 08月29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9日 2019

    终稿截稿日期

  • 09月22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