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 2019-06-04 15:16:05
川西北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及成礁模式
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沉积特征
全文待审
根据川西北地区的江油坪上、南江桥亭、通江铁厂河等实测剖面及龙岗地区相关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并结合相关的地化数据,对川西北长兴组生物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生物礁发育模式。
纵向上:长兴组发育2-3个生物礁旋回。单个旋回下部为礁基,主要由中-薄层状浅灰色泥亮晶生屑灰岩构成,常见生物为棘屑、腕足和有孔虫等;中上部为礁核,主要由厚层块状的海绵障积岩及海绵粘结岩等两种岩石类型,造礁生物主要为串管海绵,含量35%—40%,含少量苔藓虫、水螅、层孔虫等,其间充填亮晶方解石,附礁生物有腕足、蜓、腹足及大量有孔虫构成;顶部为礁盖,主要由含生屑残余结构的晶粒白云岩构成。横向上:礁核、礁前、礁后等相带分化较为明显,礁前角砾岩较发育,礁后为生屑灰岩及砂屑灰岩。综合岩性、古生物、沉积环境以及生物礁的内部构成分析认为,在沉积和风暴作用的影响下,台地内局部地区堆积有地貌上隆起的风暴成因的泥晶生物(屑)灰岩(礁基),该地貌高地与周围地势平坦部位相比,具有水体较浅、能量较强和透光性相对较好的特征,因此有利于海绵、苔藓和珊瑚等造礁生物的生长,可形成较多块状的礁灰岩(礁核),在礁顶部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发生破碎,形成由泥-亮晶生物(屑)灰岩组成的生物(屑)滩,随着滩体加积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滩体顶部位于低能的海平面附近,仅能堆积细粒的潮坪泥晶灰岩沉积(礁盖)。随着四川盆地长兴期3次四级海平面的升降过程,川西北地区生物礁可见明显的2-3个旋回,川西北地区长兴组共经历了三次生物礁的生长与消亡过程。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19

    09月22日

    2019

  • 08月29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29日 2019

    终稿截稿日期

  • 09月22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