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 2019-03-25 09:41:36
CrN涂层与Fe基体结合性和机械性能研究
全文待审
Fe基合金是工业应用中主要的基体材料,当其在高温高压、腐蚀性气体和液体存在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其表面不仅要承受一定的载荷,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1]。CrN具有高韧性、抗高温氧化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良好,结合强度高、内应力低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2]。因此,本文研究CrN涂层与Fe基体间的结合性,为CrN涂层在Fe基合金表面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阴极电弧离子沉积设备制备CrN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rN薄膜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表征。采用CSM tribometer 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对磨痕进行白光共聚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CSM Xpress快速划痕测试仪对薄膜的结合力进行测试。采用Bramfitt二维晶格错配度理论对Fe和CrN低指数晶面的错配度进行了计算。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Fe(100)表面,CrN(100)表面以及Fe(100)/CrN(100)界面的性质。此外,还计算其界面的界面结合功(Wad)、界面能(γ)以及电子结构和键合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XRD曲线如图1所示,曲线中既出现了CrN的衍射峰,也出现了Cr2N的衍射峰,这主要和N2气流量相关;相对于CrN来说,角度在36.12°和43.54°时,峰的强度较高,此时对应于面心立方相的CrN(111)和CrN(200)。通过比较发现CrN薄膜表现出较强的(200)择优取向。
从划痕的微观形貌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薄膜薄膜剥落分为两个阶段。当载荷较低,划痕内部光滑,随着载荷增大,划痕内薄膜上开始出现少数裂纹,此时的载荷达到薄膜内聚失效的临界载荷,在这一阶段薄膜的破坏形式主要是轻微塑性变形,因此划痕宽度较窄;当载荷较高,压头划过后,因弹性恢复引起源于表面的规则横向裂纹,裂纹逐渐变密且方向变得不规则,直至划痕内部薄膜开始出现大片剥离,划痕宽度明显变宽,划痕边界薄膜有局部小片剥落的现象。
计算结果表明:在Fe/CrN界面中,Fe(100)/CrN(100)之间的错配度最小,为3.78%,可近似看作共格界面,晶格匹配良好。根据界面的堆垛顺序建立了两种界面模型,并且通过表面能收敛测试,确定了界面模型搭建和相关计算所用表面模型为13层的Fe(100)表面模型、13层的CrN(100)表面模型。通过计算所得界面结合功和界面能对界面稳定性排序如下:Fe-Cr>Fe-N。其中,Fe-Cr界面的界面结合功最大,为1.065 eV/Å2;界面能最小,为1.051eV/Å2。这表明Fe-Cr界面在两种界面中是最稳定的。其次,通过对两种界面模型的Fe-Cr界面模型进行拉伸和剪切模拟如图3所示,结果发现薄膜的厚度与结合性有很大关系,CrN存在一个最佳厚度(5 Å),使得它与基体的结合性最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26日

    2019

    04月28日

    2019

  • 03月25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8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承办单位
陆军装甲兵学院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表面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联系方式
  • 郭 蕾
  • 134********
  • 梁 义
  • 185********
  • 张广安
  • 187********
  • 段金弟
  • 139********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