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 2019-09-02 21:32:12
驱龙斑岩铜矿的热液白云母光谱特征分析和找矿勘查应用初探
摘要待审
斑岩矿床以发育典型的同心环状热液蚀变为特征,由内向外分别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这种蚀变特征成为全球斑岩铜矿找矿勘查的重要指标。这种蚀变特征主要是基于俯冲背景下的斑岩矿床研究得来的,并不一定适用于碰撞背景下的斑岩矿床。驱龙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成矿时代为中新世,是典型的碰撞背景下形成的斑岩矿床。驱龙的铜金属量有16.57 Mt,品位为0.337%,属于超大型。Yang 等(2009)在对驱龙的蚀变填图研究中发现驱龙并不发育典型的同心环状热液蚀变,具体表现为中心钾硅酸岩化,外围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强烈叠加在早期的硅酸盐化带内(Yang and Cooke, 2019)。这种独特的蚀变特征研究对于寻找碰撞环境下的斑岩矿床具有显著的指示意义。
绢英岩化中的代表性矿物为绢云母,也就是细粒的热液白云母。这种矿物对热液流体的温度、硅活度和pH值都很敏感,因而能够有效的指示热液中心(Wang et al., 2017; Guo et al.,2018)。短波红外光谱可以快速有效的鉴别热液白云母,根据热液白云母在2200、2350和2450nm的吸收特征,可以识别多硅白云母、钾云母和钠云母。在对驱龙钻孔的光谱测量中,我们在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和泥化带识别出了这几类云母,它们的2200nm的吸收位置和矿化强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计划对纵向上和横向上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阶段的热液白云母的主微量成分和光谱特征进行一一对比、归纳,进而建立一种以热液白云母为代表的碰撞环境下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指示矿物。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